--------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扫描 资源要素动起来 昨日,走进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一楼大厅,我们看到一宗宗农村产权交易信息不断滚动在电子大屏幕上,一幅幅产权改革带来的美好图景不断展现在我们面前。 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所长肖辉说:“农村产权交易让农村固定资源变成了活钱,农民从产权出让、转让、转包、出租、转租、入股、抵押综获得了较大收益,解决了农村新社区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资金问题,实现了节约集约用地,调动了农民和农村集体整理复垦农村废弃闲置用地的积极性,拓展了全市城镇建设发展的空间,给鄂州大地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。 在这里,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、农村房屋所有权、土地承包经营权、林权和水域滩涂养殖权,都可以依法挂牌交易。 段店镇四份村靠近长江泥矶段江堤内侧,有一块50亩面积的土地,连片种植着蔬菜,长势喜人。村党支部书记曾艳华介绍,3个月前,这里还零零散散住着几十户人家。如今,他们都住进了新社区,腾出来的这50亩土地,不仅得到了复退款,而且生成建设用地挂钩指标,通过产权交易,农民得到了一大笔收入。 蒲团乡石竹村商人廖传超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580亩,成立了鄂州城际农业生态科技公司,沿汉鄂高速沿线发展果林种植,在村西北部发展蔬菜种植业,利用现有水面发展精品水产养殖,已有22名村民在公司就业,有时数十名村民在公司打零工。 放眼吴都满地春,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使固化的土地等资源要素“动”了起来、“活”了起来,实现了资源的资本化、市场化、资金化、促使农业大踏步发展、新农村建设加快、农民更加富裕,实现了从“输血”向“造血”的转变。正如杜山镇东港村村民所说:“哦你刚才产权制度改革把我们这把金钥匙,开启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之门,使我们把脚下的土地从资源变成了资本,土地的财产权再不是一句空话了。 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 市委、市政府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综改示范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,作为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大举措,全面启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。 市委、市政府发布的《关于加快体制机制创新,推进鄂州综改示范工作的实施意见》明确指出,建立农村产权制度交易体系,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合理流动;制定的《关于加快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》提出,要搭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平台,组织开展农村产权、建设用地挂钩指标和耕地占补平衡指标等交易活动。 2012年9月28日,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挂牌成立。与此同时,交易所与现有区级房屋、林权交易平台和乡镇经营站的男女各村集体产权流转平台对接联网,在村和新社区设立村级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信息收集点,初步形成了市、区、乡镇、村(新社区)四级联动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。从此,鄂州农村综合产权交易蓝图绘就,交易平台大幕开启,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翻开新的一页。 依法规范交易行为 农村综合产权交易工作没有经验可循,更没有现成做法照搬,是一项全新的改革。 制度设计是搞好农村产权交易的关键环节。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多名干部,到外地学习取经。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结合外地经验和本市实际,起草了《关于完善土地交易制度,促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》,经市委办和市政府办转发全市,提供了政策保障。 一系列制度的制定和出台,为农村综合产权交易铺平了道路。在交易所揭牌仪式 ,市城投公司、华容区蒲团乡石竹村委会和市国土资源局共同签订了56。12亩建设用地挂钩指标成交确认书,首笔指标交易顺利完成,标志着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指标交易业务正式启动。 如今,一个“归属清晰,权责明确,保护严格,流转顺畅”的现代农村产权模式,一种“土地向规模集中、产业向园区集中、居住向新社区集中,劳动力、资本、技术、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”的深度推进城乡融合的改革模式,在鄂州已初具雏形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