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 人民网(北京)
人民网郑州4月9日电 (记者 史钧 李东风)“感谢工作队,为咱们送来了及时雨。”日前,河南信阳罗山县青山镇洪河村村民甘祥志感动地说,他对当天前来村里参加抽水灌溉农田的镇机关干部非常感激。
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,青山镇掀起了学习焦裕禄精神的高潮,并在全镇开展学习焦裕禄,争做好干部、争做发展功臣主题实践活动,其中,最核心的内容是为广大群众解决一批实际问题。
眼下正是春耕时节,党员干部张远禄走进了洪秀娥的家,送去了抽水泵、喷雾器、肥料等生产物资。当前正是板栗春季管理的黄金时节。为了提高板栗的挂果率,加快促进农民增收,该镇纷纷组织林业技术人员深入村组田间地头,搞好技术、信息等方面的服务,为全镇板栗丰产丰收打下良好基础。到目前,全镇已完成板栗嫁接500亩,防病防虫和施肥管理1000多亩。
据了解,在镇“四进四提升”办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办的倡导下,青山镇120余名党员干部,自愿组成义务服务队30多个,累计为全镇群众办实事200余件,当地农民亲昵地称党员干部为“农保姆”。
党员干部服务的好,这里的农民理解政策也比其他地方快得多。“乐享”土地流转的红利,在目前的青山镇极为流行。
当地人介绍,一份土地,能获取两份收入,以前被农民视为“命根子”的土地,如今已经被大家果断“舍弃”了,但收入却是原来的两倍。
据了解:近年来,青山镇通过土地流转,实现了土地效益的最大化。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流转出去后,即到这些种养大户那里“上班”,既领上班的工资,又有土地的租金,收入是自己耕种时的两倍多,成为名副其实的“双薪族”。
为进一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,促进农业规模化生产,让农民深受其益,青山镇积极引导农民在自愿和互利的原则上,将自己的土地流转给有实力、善经营、懂管理的种养大户统一耕种,发展特色产业,实行专业化分工,标准化生产,较大提高了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的水平,种养效益也显著提升。许多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,从繁重的农活中解放出来,变身为朝八晚五的产业工人,失地不失业,收入还增加。
该镇青山村是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,村民陈仁旺把村里5000多亩土地流转过来,种植茶叶,成为远近闻名的“土专家”和营销能手。全村村民在他的带领下,走上致富之路。
(原标题:河南罗山:干部当“田掌柜” 农民享土地流转“红利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