鄂州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“集结号”吹响 自创建“青年文明号”以来,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充分发挥集体示范带头作用,以“搭建农村 产权流转平台,推动城乡资源优化配置”为根本理念,以“凝聚青年、服务产权中心”为宗旨,以“活动求影响,参与求发展”为要求,紧密结合自身实际,立足本 职岗位工作,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。据统计,该中心先后挂牌交易建设用地挂钩指标152宗,挂牌交易建设用地面积4763亩,挂牌交易建设用地总价款 7。6亿元……一串串辉煌的数字,吹响了我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“集结号”。 加强组织领导 增强创建力度 该中心把创建“青年文明号”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成立领导小组,把管理目标层层分解,由主要领导亲自抓、分管领导具体抓,任务明确,职责分明,上 下合力,形成党团齐抓共管的互动氛围。通过制定创建计划、考核标准和实施方案,建立“青年文明号”成员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运行机制,使创建活动有序开展。 坚持“政府引导、市场运作”的原则,搭建农村产权交易平台,引导和带动农村产权流转,促进农村产权价值提升,实现农村资产资本化、市场化。搭建 市、区、乡镇、社区(村)四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,通过电子政务系统,完成农村产权流转的申请、审批、信息发布等事项,保障了农民群众的知情权、参与权、决 策权和监督权。为实现信息互动、资源共享,及时准确发布农村产权交易信息,扩大交易信息覆盖范围,促进农村产权价值增值,目前,该中心已实现与武汉 “1+8”城市圈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对接。 转变服务作风 激发改革新热情 走进该中心一楼服务大厅,可以看到:一宗宗农村产权交易信息不断在电子大屏幕上滚动播放,一幅产权改革带来的美好图景,不断展现在眼前。 该中心担负着农村产权交易的重任。在这里,建设用地挂钩指标、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、农村房屋所有权、土地承包经营权、林权和水域滩涂养殖权等“五权两指标”,都可以挂牌依法进行交易。 该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、限时服务,切实提高办事效率。严格实行首问负责制,群众来办事,由第一个接待的工作人员全程负责登记、联系、协调、督 办,直至办结。为使群众及时了解产权流转供求信息,掌握产权流转各项法律法规,增强农村产权流转工作的透明度,该中心对办事群众做到“六个一”:一张笑 脸、一句问好、一把椅子、一杯热茶、一一答复、一一办好。同时,定期访问服务对象,查访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、服务质量、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,并设立投诉信 箱和投诉电话进行监督,对办理的事项未及时办理、未办好或办得群众有意见的,实行严格问责。 同时,将服务触角延伸到村、到组、到群众家门口,深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,开展征求意见、宣传法律法规和送政策等活动,推动农村产权入市流 转。华容区蒲团乡石竹村通过指标交易,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,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,建成了设施完善、功能齐全、服务配套的农村新社区,被省住建 委授予“全省宜居社区”称号。 推进党建工作 服务改革新要求 建立健全多层次教育培训制度体系,认真落实党支部中心组学习和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。该中心推行“每周四集中学习日”,坚持集中学习与自觉学习 结合、走出去与请进来结合、理论培训与自我思考结合,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、深入思考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,在窗口单位开辟党员示范岗、青年文 明号、巾帼建功示范岗等,亮明党员身份,发挥党员作用。 按照“思想建设牢固化、队伍建设优良化、阵地建设标准化、活动建设常态化、制度建设规范化”的“五化”标准,该中心大力加强党建工作,践行“三严三实”要求,服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。 积极开展扶贫帮困和献爱心活动,广泛开展走访慰问、城乡互联、共建联点系列主题活动,帮助产权交易试点村健全基层组织,加快发展经济。定期走访 结对帮扶户,开展特困户救助活动和试点村义务劳动。以“履职尽责,监督检查”为抓手,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建设,努力优化服务环境。
|